
公司简介
云南文产香格里拉市巴拉格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香格里拉市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开发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推动区域文旅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成立的,公司成立于2011年10月25日,法定代表人:斯那定珠,注册资本:18182万。公司专业从事景区开发建设、旅游接待;旅游产品开发、生产、销售;餐饮、娱乐服务;文化项目投资;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及管理;文化旅游开发;文化艺术培训;组织文化会展及艺术交流活动;演艺娱乐等。
巴拉格宗——灵魂的家
这是一块神奇而壮美的土地,总面积为276平方公里。这里雪山高耸,巍峨壮丽,嶙峋陡峭,仰视方见;珍木怱郁,水草茂密,四季常青,层林尽染;水流潺潺,清澈见底,鱼潜深处,悠然自得;草甸嫩绿,生机盎然,牛羊成群,自在觅食;这是一个自然景色中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及纯净空气的汇萃地,是美、明朗、安然、闲逸、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最美好理想的归宿。巴拉格宗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仇恨,没有战争,是一片宽容、安宁、祥和的净土;是一片神奇、拥有无与伦比原始自然美的乐土,这里的生活是透明而清澈的,它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
进入巴拉格宗就能感受到强烈的藏传佛教氛围。数千年来,宗教已深深在藏民心中扎下了根。
穿越时空——巴拉村康巴部落的古今千年传奇
康巴重地巴塘的天空,硝烟弥漫,美丽的天空,在部落的征战中,呈现着黯淡、疲惫的忧伤。就当时佛教稚嫩的力量,远不能用他慈悲的情怀化解部落和家族之间代代延续的仇杀。在四方枭雄群起的时候,斯那多吉的名字渐渐的在人们口中传递,慢慢的斯那多吉已经成为众多部落中声名显赫的霸主。无尽的征战、无数的胜利,悄无声息的磨灭了斯纳多吉的心智,然而无尽的战争,虽然赢得了广泛的敬畏,却给他的部落带来了无休止的动荡和磨难,他的妻子仁称拉姆感到了疲惫,只想找一块净土过安详的生活。
一次奇迹般的际遇,彻底改变了斯那多吉,成就了如今的圣域巴拉格宗。
一个冰雪连天的日子里,仁称拉姆遇到了在战火中失去双眼但有着善良、纯洁心灵的老喇嘛旺堆。他们都同样地厌倦战争,渴望能够找到一个人间仙境,在那里,可以开心地笑、放肆地叫、无忧无虑地生活。一见如故的长谈中,旺堆给拉姆讲述了佛祖的托梦, “那里山高,树绿,水清,佛祖在千年菩提树下小憩,有香巴拉神塔,有闪耀着祥光的雪山,还有宽阔的牧场.....传说中绒赞卡瓦格博山神的女儿,要嫁到东北方贡嘎神山家作“贡嘎奔松”(贡嘎三王子)的妻子。当三位美丽的公主和仆人来到一片无人涉足的境域时,天已大亮,怕羞的三位公主从此就留在了这里,成为格宗雪山三个主峰和周边的神山。美丽快乐化身的“格宗奔松”,给大地特别是神山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生长在神山周围的姑娘都长得非常漂亮,而且能歌善舞,老人长寿,恋人幸福美满。”
一句简单的“恋人幸福美满”,彻底俘获了拉姆的心,拉姆决定放下一切,去寻找“格宗奔松”。
格宗雪山
就这样,拉姆与旺堆相互搀扶着离开了巴塘,踏上了漫长的仙境寻觅之路。
斯那多吉又一次荣胜而归,却不见爱人踪影。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多吉心乱如麻。多年来征战的疲惫和无奈一同涌上心头,他这才明白一切的一切只因拉姆而存在。征战胜利的喜悦顿时荡然无存,在无数个难以入眠的夜晚之后,斯那多吉终于在梦里见到了他心爱的姑娘。
在梦里,拉姆笑得那么灿烂,她自由自在地在山间玩耍。那里的山是高高的,树是绿绿的,水是清清的,有千年菩提树,有香巴拉神塔,有闪耀着祥光的雪山,还有宽阔的牧场,牧场上牦牛和羊群在欢快地奔跑。
梦里拉姆纯洁灿烂的笑容,抚平了他心中的忧伤与疲惫。终于在某一天的深夜里,斯那多吉聚集了所有愿意跟随他的家人及子民,备足粮食马匹踏上了寻找人间仙境、寻找心中那美好的梦幻圣域的漫漫之旅。他们走遍康巴,历尽艰辛,直至粮草耗尽,人们一个个地倒了下去。斯那多吉看着满身疲惫的家人和子民,泪水夺眶而出,他也慢慢倒下了,倒下时,他看到了菩提树。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们从疲惫中醒来。当他们睁开双眼的瞬间,奇迹降临了:湛蓝的天空,五彩的花朵,背依神山,面向险峻的峡谷,一个绝尘圣域显现在大家面前。每个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所征服,斯那多吉脸上露出了微笑,此时的他坚信这就是拉姆冥冥之中指引他寻找的人间仙境。
旺堆和仁称拉姆经过千辛万苦,也来到了这片圣洁的土地。老喇嘛追寻着心中的梦想,来到了神山的一侧,这里四面环山、云雾笼罩,视野开阔,不远处一座神塔矗立在那里,于是老喇嘛就在这里开始了他虔诚的修行。
拉姆来到一处望天一线的峡谷之中,所有的伤痛仿佛从心底逃了出来,心中的“格宗奔松”真真切切地出现在眼前,于是拉姆便住在这里等待着斯那多吉。
一年后的一天,斯那多吉来到山林打猎,突然他看到一道金色的光芒从峡谷中慢慢地伸向天空,他跟随祥光来到峡谷之中,一道熟悉的背影映入眼帘,正是他心爱的仁称拉姆!激动的他一声声呼喊——仁称拉姆,仁称拉姆!拉姆惊喜地回头,转身间泪光朦胧,两人奔跑向对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拉姆告诉斯那多吉,那道祥光是老喇嘛旺堆修得正果升天了。他们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神塔附近,神塔的旁边多了一座形似嗽嘛的石山,石山的后面多了一座如经书模样的山,整个场景就是一个潜心静修的喇嘛在神塔的庇佑下,看着眼前的经书虔诚地祈祷着。
回到村庄后,斯那多吉决定搬迁到他看到祥光的那个地方(巴拉村),而现居的村庄就作为他们的牧场(乃当牧场),大家同意了他的决定。
就这样,一个英雄的部落消失了,一个神秘村落开始安详地迎送起千年日升月落。
“列哉风高仰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20世纪80年代以前,巴拉村唯有通过扎固峡与北部的东旺乡联系,祖祖辈辈在这抬头一线天的峡谷中来来回回,演绎着巴拉格宗神话。1979年,在村子南方依山开凿的驿道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时间进入公元二十一世纪,英雄斯那多吉后代斯那定珠,放弃了几千万资产的优越生活,回馈自己的家乡。在被遗忘的村落修通了公路,架起了电线,进行旅游开发。古代封闭的村落从此走向开放。
心灵指引——巴拉格宗千年菩提神树
在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菩提树下禅定四十九日,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于本然之中观察诸法缘起性空而悟得三明与四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
佛祖说:“礼拜菩提树吧,这和礼拜如来功德一样大,因为他帮助我圆正佛果” 留学佛子释本性说:“佛门中,菩提树是圣树。因为,佛陀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见菩提树如见佛。因此,礼拜菩提树蔚然成风,流传至今”。
暮鼓晨钟,时光流转,巴拉格宗菩提神树在一份挥洒不去的悠远与沧桑中,伴随花开花谢4000余年。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出游传教之时,曾在这株菩提树下依树小憩,异花随迹,放异光明。树感佛祖厚爱,依石远望佛祖离去,天长日久,遂与岩石合为一体。上师云:“坐看巴拉菩提树,灵鸟枝头学梵音”。巴拉格宗菩提树做成的东西很少,菩提子做成的佛珠就更难得,这珠子有一定法力,人们视为珍宝,倍加珍惜,只要是修行不错的佛弟子一触摸就能感受得到,普通弟子特别是在心烦性燥的时候就戴上它能感受到它真实的平心静气效用。此物难得,有缘者得之!
据《金光明最胜王经》所载,菩提树有守护神,谓之菩提树神,藏传佛教相信菩提树凝聚着各种美德,它有能力使人实现愿望和解脱罪责,护众生光照千古。礼拜菩提树会使居住在树上的神灵们高兴,便恩赐芸芸众生的愿望得到结果。使人们摆脱各种困境,实现心中的愿望。
修德积福——巴拉格宗佛塔与玛尼堆
佛塔作为一种象征宝物,供信徒顶礼膜拜;同时又具有威慑力量能够压制一切邪恶或异己力量的神圣之物,供藏族信徒们祈祷求助。复钵式喇嘛塔。这种在雪域高原发展或演变成具有地方风格的藏式佛塔,也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才逐渐完善与成熟。
佛塔和藏地灵塔具有很深奥的象征意义。“仙都嘎尔巴说:‘佛塔上的莲花象征六随念;塔基象征十善之地;塔阶象征四随念;塔藏象征法力;塔瓶象征菩提心;塔路(即花蔓)象征圣者及菩提三十七道品;不染世俗的莲花上的法轮象征十力和三近住;观音咒藏象征大慈大悲和十六大空合二为一;塔伞和遮雨檐象征智悲双运;滴雨檐象征事业兴盛;太阳和月亮象征二先知’”(《藏传佛画度量经》)。《弥漫雪域的藏传佛教》载,遍布信奉佛教国度的佛塔,也是陵寝即灵塔,并有着特殊的佛教含意。佛塔最下层的方形基底,表示坚固的地基;其上为水球,再上为火锥;再上为气托;最上为波动的精神或待脱离物质世界的灵气;而以上元素又都由‘趣悟阶路’而登达。这基本上是把佛教的“四界”的思想——土、火、水、空集于灵塔一身,使这四种属性通过灵塔表现为有形物质,可通过视觉观察到的实体。高僧、活佛的遗体保存于这样的灵塔之中,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界”的佛教思想,还象征着出生——生活——死亡——精神——出生……的“生命之轮”,实现永无穷尽的轮回。
在巴拉格宗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河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藏语称“朵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朵帮”又分为两种类型:“阻秽禳灾朵帮”和“镇邪朵帮”。
在“玛尼堆”上供放着刻有玛尼经文如“六字真言”和苯教的“六字密咒”的石板或石块,还有一些羽箭和牡羊、羚羊、牦牛的双角或整个带角头颅骨。在藏区由大小石块垒起的方形或圆锥形的大小不一的“玛尼堆”上还插着木棒和树枝,用绳子牵向旁边的一棵树或山崖,树枝和绳子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风马经幡以及哈达、彩线、白羊毛等吉祥祛邪饰物。
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碰它,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丢向石堆。天长地久,一座座玛尼堆拔地而起,愈垒愈高。每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
玛尼石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开始形象化。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浩如烟海的玛尼石刻品,凡人迹所至,随处可见,它是藏族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香格里拉之巅——格宗雪山
格宗雪山是香格里拉神灵之山,海拔5626米。素有“香格里拉之巅”的誉称。极具视觉和心灵震撼力,是康巴地区的三大神山之一。它形如象形字“山”,直插云霄,在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而其形状奇特而壮美,山尖如刺,直插云天,据老人说,格宗雪山又称“格宗奔松”,意为格宗三姐妹。她们是绒赞卡瓦格博山神的女儿,要嫁到东北方贡嘎神山家作“贡嘎奔松”(贡嘎三王子)的妻子。藏历羊年,当三位美丽的公主在侍从的陪伴下来到巴拉,天已大亮,怕羞的三公主从此就留在了巴拉,成为格宗雪山上的三座主峰及周边的神山。峰顶四季冰雪覆盖,传说是莲花生大师脚踏过的。“属众生供奉朝神积德之圣地”。格宗神山峰顶经常是白云缭绕,愈发显得神秘莫测。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在人们的心跳与呼吸中,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与号召力;让人的灵魂,在无形中就被震撼、被威慑、被感召。格宗顶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巍峨挺拔的神山既有气势雄峻之处,又有幽静肃穆之所,被众多的奇峰环抱,更有那奇妙的岩石、峡谷、灌木古柏、洁泉清流。
由于被佛教信徒视为心中的圣地,每年都有很多信徒前来朝拜。不远千里,历尽辛苦来到这里,沿途磕头祈祷,绕山拜罢之后,才算功德圆满,了却了宿愿。
通往天界的雄奇峡谷
巴拉格宗大峡谷是大自然的惊世巨作,从海拔5626米的主峰到海拔2000米的河谷,岭谷落差高达3626米,“峡中有峡,峡上有峡,纵横交错,峡峡相连”是其最大特色。这些峡谷两面山体多为高达1000—2000米的悬崖,奇形怪状的岩层纹理和地质褶皱在绝壁上绘成巨幅的水岩画;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中,各种奇花异草与奇藤怪树相得益彰;成片的仙人掌和棕榈、望不到边的杜鹃花海、大片大片的植被;清澈秀丽的河流蜿蜒前行,激起千层浪花如雾如霭;险峭的悬崖绝壁撑起一线青天,还有崖绿上飞泻而下的瀑布、绕谷三日的回音壁……一切都似神工鬼斧,让人惊叹不已。神奇的峡谷,给人们留下丰富的谜:这是青藏高原造山运动的雕塑?抑或是八千万年前新生代的古老孑遗?还是第四纪三次亚热带植物的浮生物?
巴拉格宗大峡谷,是前往巴拉格宗一定要朝圣的秘境。在主峡香格里拉大峡谷的两边,还形成许多侧谷,比如达拉绒峡谷、巴拉峡谷、南喀卓绒峡谷等。
走进峡谷的深处,才能体味到大峡谷带来的内心震撼和视觉冲击。这是一条U字型的峡谷,行走在栈道上,脚底下是哗哗流淌的岗曲河水,头顶是几乎垂直而上的陡峭山崖,崖顶是飘着朵朵白云的蓝天,一切都显得险峻、奇特、静谧而又令人心跳。崖壁上,大块大块的石头缝间,一棵棵矮小的灌木,一丛丛娇艳的野花顽强地生长着。就连那黝黑的石头上,也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苔藓。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中,不知不觉间长长的栈道就走到了头。再往前,洛桑说还是香格里拉大峡谷,只是路非常的艰难。于是走下河滩,穿上救生衣,坐上橡皮艇,沿岗曲河向来时的方向时缓时急地漂流而下。一条悬空架设在崖壁上的栈道,就是我们进入峡谷的路。这是一条U字型的峡谷,行走在栈道上,脚底下是哗哗流淌的岗曲河水,头顶是几乎垂直而上的陡峭山崖,崖顶是飘忽着朵朵白云的蓝天,这样的冒险,心怦怦跳,但心情却舒畅至极。深入一点前往“南喀卓绒”,香格里拉大峡谷的一个支峡,那里的风光更绝美。峡谷太深太窄,以至于从谷底仰望,两边悬崖只露出一线青天。从谷底至峡顶有4公里左右,现在对游客开放的还不足1公里。但就这一段已开放的短短峡谷,就足以领略天界的意境。峡谷内有回音壁,对着回音壁放开喉咙吼叫,声音远远地传出去,又远远地返回来……
部落家园——乃当牧场与高原湖泊
这里是斯那多吉部落最初居住的地方,山峦起伏,林海茫茫;草甸如毯,牛羊如云;河水潺潺,珍禽四野;沟谷如春,山顶积雪。牧区草场如织,牛羊成群,雪山连绵起伏,森林茂盛,雨水充沛,既可以在乃当牧场领略藏区草原一派牧歌式风光,又可切身感悟迪庆香格里拉藏民族神秘人文风情。
这里的春天时而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时而又艳阳高照,满目青翠。那种由于垂直气温变化造成的奇异自然景观,总是让人怦然心动!
每当盛夏来临,风光迷人的乃当牧场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各种花争奇斗妍,片片白云在无尽的蓝天中飘游,牧人策马,牛羊游动,使溶入大自然的游人顿感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走走停停约一个小时后,一片原始森林会出现在眼前,树种丰富,树形奇特,有高大的云杉、挺拔的松树,还有低矮的灌木丛,枝繁叶茂,浓荫避日,鸟语啁啾,没有烈日,只有清凉,舒爽怡人。有一片天然杜鹃林,每年五月中旬,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始铺满山坡,绵延至河谷。漫步其中,可见雪峰耸立,鲜花怒放,清泉嬉戏,藏寨悠然,美到令人窒息。当远方的雪峰还覆盖着皑皑白雪,杜鹃花却已如醉霞
绯云般地争相斗艳,令人欣喜若狂!
乃当牧场,是一片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森林原始景观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玛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树蕨”以及百余种杜鹃等等应有尽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站在这里,感叹它壮美和神秘的同时内心油然升起一阵呐喊:“这是中国最珍贵的一片原始大峡谷地貌和森林”。
围绕巴拉格宗神山,分布有洛祖措(绵羊泡出的湖泊)、措那咱旺卡(土锅湖)和次仁措(长命湖)等大大小小18个高原圣湖。那片美丽的湖水,那一汪宁静的蓝,就那么静静地如一面明镜般置于蓝天雪山白云间,清透且有微波荡漾,蓝得那么通透,那么澄澈。闭上眼睛,世界仿佛只剩下我们与这片湖水。光影随风忽隐又忽现,偶尔细碎地打在人脸上,情不自禁眯起眼、抬起头,细细感受阳光的每一丝游走——太像是老天赐予礼物般幸福。
那么蓝那么蓝的纯净天空、远处晶莹雪白的山顶、湖水静谧幽雅、绿草微摇……这一切,太像童话仙境,你会禁不住屏起呼吸,生怕打破这里的一丁点宁静。在自然面前,人成了外来客,平日里习惯高声言语、大幅动作的我们,会变得束手束脚。你甚至会觉得,找一块地方坐下来,静静的,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宛如一块已入冥想的石头或一棵树,才最最符合这静得让人心生醉意的美境。
坐在湖边的石头上,湖水一浪一浪打过来,湖中的倒影明亮而清澈。这等景致,这等好地方,岂可以轻松地说出再见?或许最好的选择便是随着当地的藏族同胞一起转湖,尽情欣赏它的美好,或者带上帐篷睡袋,在这湖边安营扎寨,听微风絮语,陪明月观星,方可无憾吧。如果能有幸在这仙境来一场马车、草地、赤脚、仙乐飘飘的绿色婚礼,那更该是人间极致的幸福眩晕了!
那碧蓝晶莹的色彩,仿佛不应是人间之物。纯净透明的湖蓝、温软如玉的靛蓝、涤荡心灵的湛蓝和沉默安静的深蓝.她的美丽,纵是用尽一切赞美之词来形容,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沿着湖走,真的是美轮美奂,湖边融化的,象一条蓝色的绸带,绕着白色的冰。踩在作响的碎石残雪上面。天上有水鸟在飞翔,都发出清脆的叫声,那是在城市聆听不到的,它给了我们最直接的心灵体验,最真实的情绪流淌,快乐也好,忧伤也好,平静也好,激荡也好,都会像眼前的自然景色一样,在天地间散发着自在的魅力,不需要更多的理由来注释,痛苦和快乐一样美丽。
佛之缘——香巴拉神塔
老喇嘛旺堆修得正果升天后,化为石山,在神塔的庇佑下,潜心静修神塔的石山的后面多了一座如经书模样的山,整个场景就是一个的喇嘛看着眼前的经书虔诚地祈祷着。
那一个晴天的黄昏,我们站在神塔脚下,逆光中的神塔剪影,静静地矗立在我们面前。山脊后那些放射状的光芒纷纷射向蔚蓝蔚蓝的天空,照亮了那几朵依偎在山尖上的白云。山风徐徐地、徐徐地吹来,吹来一种通透心扉的凉意,吹去心底那或多或少的浮躁,吹去眼角那若有若无的惆怅。不知不觉中,天、地、人、神一片空灵。不知不觉中,神塔就那么自然又自在地,将我们洗沐得干干净净,从发尖到脚趾,从皮肤到心脏,从肉体到精神。
神塔的美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她脱世超凡,冰晶玉洁,让每一位旅游者垂涎。她有雪域高原的壮美,又不乏江南的秀丽。蓝天之下,洁白雄壮的雪山和湛蓝柔美的湖泊,高大挺拔的冷杉和柔顺的草甸,无论在感觉或色彩上,都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
我们来到神塔时,此时的天空万里无云,碧蓝清透,近在咫尺的神塔,像一面无暇的玉扇,硕大无朋,娇嫩欲滴,晶莹剔透,折射着太阳的光辉一步步向我们靠近。
同行的同伴说:“神塔就是这样一座塔,一见就热泪盈眶,就想哭,就想发誓,就想大吼一声,就想大爱一场。”
神塔是这样一个地方,不亲自感受,难以体验。
它沐浴着晨曦,阳光普照,承载着千年的希望。
轻风似水,一夜静凉,美梦如真,一宿思绪绵绵。清晨,思维还在梦的旷野里慵慵懒懒地闲逛着,漫无边际地晃悠着,贪恋着梦的香甜。
天,海水般湛蓝,玉一样温润,帽子似的扣在了头上,低低的,似乎伸手就可够着,捧起一泓碧水,掬入怀中;云,棉花般白净,纱一样轻盈,矮矮的,轻轻吹口气,就在山顶上飞扬了。
空气,透明了,一缕缕阳光像一群群小孩,轻快地穿过杉林,追逐着,嬉戏着,一会儿摇晃着我的眼睛,一会儿触摸着我的肌肤,一路洒下片片笑语,留下斑驳身影。
而它,来自于我永远为之倾倒为之祈祷的我纯圣深邃的神塔——我心中的天堂......